近日,关于青少年下巴后缩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网络图片下巴后缩究竟指的是什么?如何有效进行改善和预防?小编特地请教了口腔正畸学科朱嘉珺副主任医师,专业解读来了。
朱嘉珺介绍,下巴后缩即下颌后缩,是常见的颌面部发育问题。这类患者下巴的相对位置明显向后,尤其侧颜可见明显的凸面形态,给人“下巴短小”或“没有下巴”等比例失衡的印象。下巴后缩往往伴有咬合异常,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影响颜面美观。
“下巴后缩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和遗传有关,父母颏部(下巴)不明显的,孩子的颏部也相对不明显。但是临床上这类患者整体占比不高,大多数还是伴有或者由后天因素造成,比如咬下嘴唇、吮手指,上门牙萌出位置异常(内倾),以及目前许多人关注的口呼吸。”朱嘉珺表示,“不少网友对于下巴后缩的第一反应就是‘口呼吸’引起的腺样体面容。口呼吸似乎成了一种‘网红病’。”
朱嘉珺指出,下巴后缩的明显程度和面型也有一定关系。从正畸角度来看,面型分为高角、低角、均角。在受同样不良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果下颌发育型是高角面型,也就是过去说的“锥子脸”“网红脸”,脸型狭长,两侧下颌角不明显,那么下巴后缩的表现就比较明显。如果是低角面型,也就是俗称的“国字脸”,面部显得宽短,两侧下颌角呈方形,下巴后缩就相对隐匿。
中国人下颌后缩的面型占比其实是比较高的,但是其中的病因、表现各有千秋,最后的治疗手段也因人而异,并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都必须早期干预,而是要完整了解患者情况才能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
朱嘉珺表示,下颌后缩等颜面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甚至焦虑。事实上,美貌面容的形成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除了无法被过多早期干预的遗传因素,家长们可以关注并纠正的是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除了上面说到的咬唇吮指、口呼吸,还有吐舌、咬物、偏侧咀嚼等。这些习惯会导致牙齿、咬合以及肌功能等异常,都会对面型有影响。
朱嘉珺介绍,现在有一种流行概念叫“颜面管理”,是指通过序列化正畸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美貌面容。其实这种概念有偏颇之处,因为如上面所讲,面容的形成是多因素决定的,但正畸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阻断造成不良面容的因素,促进上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家长不妨抓住四个“4”的倍数年龄关键点,即4岁、8岁、12岁和16岁,带孩子到正畸科就诊。医生会全面了解情况,分析病因,结合孩子自身的生长趋势,拟定和实施矫治计划。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