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一身干练清爽的形象,谈吐铿锵有力,目光坚毅沉稳,“这是一位具有军人气质的口腔医生”,包柳郁博士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大抵如此。
学者
以楷模为灯逐梦前行
回忆起选择口腔医学专业的原因,包柳郁博士笑着表示:主要源于榜样的力量。“当时我想考**,正好在报纸上看到**陈华教授的事迹报道,很受鼓舞。”
陈华教授是业内著名的口腔医学教育家和口腔正畸学专家,为创建中国自己的口腔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楷模在前,令包柳郁博士心向往之,决定报考这所学校的口腔专业。
1990年,包柳郁博士如愿考入**学,踏上了口腔医学之路。毕业三年后开始攻读口腔医学硕士,接着又趁热打铁考取了口腔医学博士,师从陈华教授的学生、国内著名牙髓病学专家史俊南教授,主攻牙体牙髓、口腔修复等领域。
在医研道路上,包柳郁博士临床科研两手抓,不断迸发新思路,开展学科研究,深入求索医理之源,她先后多次作为主要完成人从事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同时参与了四部专著编写,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外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丰富的学科研究经历,使得包柳郁博士善于从全局出发,进行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者
以患者为重尽心诊治
学术科研从临床中来,最终回归临床。包柳郁博士深深赞同陈华教授的观点:“医生永远不能离开病人,永远不能脱离实践。”
在包柳郁博士二十余年的行医生涯里,她注重每一次为患者诊疗的机会,在她看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秉持着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包柳郁博士收获了众多患者的认可。
曾有一位身患糖尿病的阿姨,满口只剩3颗牙,因为牙周、牙疼、缺牙问题导致不能正常吃饭,万分痛苦下找到了包柳郁博士。
阿姨同时也是超敏体质,治疗起来必须慎之又慎。包柳郁博士认真研究病例,制定了牙周治疗、根管治疗,冠修复,义齿镶复等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与阿姨耐心沟通,经过缜密治疗最终解决了所有问题,让阿姨能正常吃上饭。
“包主任给我镶的牙用得很舒服。现在吃得好,睡得好,人也比以前精神多了。”复诊的时候阿姨非常开心,给包博士当时所在医院连写两封表扬信以示感谢。
医者,仁术也,不仅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要有同理心,急患者所急。包博士为患者治疗拖班是家常便饭,一心要把患者的问题解决。正因为感受到包博士的好技术和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常常有患者送锦旗以表谢意。
仁者
以终身为期服务群众
谈到口腔医生的职业感和使命感,包柳郁博士医生用了一句简单而又朴素的话概括:“当医生,择一生”。
医生,就是需要终身学习,医生,就是要为患者服务。从医以来,包柳郁博士仍然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和交流活动,及时更新牙体牙髓、口腔修复等技术理念并运用于临床。
同时涉足牙周基础治疗、口腔种植和口腔隐形矫正等领域,将各学科理论相互糅合,以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
作为口腔全科医生,包柳郁博士表示要有为患者解决大部分牙齿问题的能力,“患者来看牙,可能主诉是一个问题,比如说牙疼,但实际可能还存在牙周、咬合、关节等多个隐藏问题,最终需要全科医生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我所做的就是尽量让患者只需要面对一个口腔医生,得到一对一的、流程简单快速的、一站式的口腔服务。”
在交流中,包柳郁博士对大众普遍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流露出担忧,“很多人其实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对于看牙医这件事有拖延症,往往牙疼了才想到看牙,有些缺牙也不来修复。”
陈华教授曾说“口腔健康既表现出一个人的仪表风貌,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健康水平。”他一生执著的就是要创建中国人的口腔医学事业。而对于包柳郁博士来说,帮助患者重视口腔健康,沿着榜样的脚印坚毅前行将是她一生的追寻。
在宁波牙科医院这个平台上,相信包博士定能大放异彩,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推进甬城口腔事业的发展,让更多市民群众重获口腔健康。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