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是较为理想的缺牙修复方式,但其成功率及寿命,与牙槽骨的骨质、高度、宽度等休戚相关,这也关系到种植体的选择。
近日,**解超勇院长克服了种植体离神经管只有1毫米的难题,成功为患者完成了一例下颌后牙的骨增量种植手术。
一、复杂:全口问题多多
患者年仅50岁,但到牙周科就诊时已经全口牙齿松动了。
李阳庆副主任帮患者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口腔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牙龈中重度退缩,牙周袋深度3~8mm,袋内有牙结石,探针一探就出血且溢出龈沟,多颗后牙三度松动,另有数颗牙齿缺失,此前做过烤瓷联冠的牙齿也发现了根尖周炎症。
“需要拆除这些烤瓷连冠进行根管治疗,重度松动的牙齿建议拔除,在处理全口牙周问题后,再进行固定种植修复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李阳庆告诉患者,整个治疗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并不轻松,需要他本身积极配合。
在经过上下颌牙周刮治、松动牙拔除、根管治疗等诊疗后,患者牙周情况得以改善,随后转诊到种植科进入缺失牙修复的阶段。
二、担忧:1毫米的风险
在制定种植方案时,解超勇院长发现,由于慢性牙周炎及缺牙长期未修复,患者牙缺失的部位均出现了牙槽骨凹陷的问题,其中左下第二磨牙的骨高度仅有近9毫米,这让解院长在种植体的选择上,出现了迟疑。
“一般情况下,种植体长度的选择方面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种植窝的深度比实际植入的种植体长度长1~2mm,种植体底部与牙槽嵴底部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下颌管、上颌窦、鼻腔等至少2mm的距离。”
标准种植体长度为≥8 mm,若选择8毫米的的种植体,种植位点骨高度应至少是9mm以上,但很不凑巧的是,根据丁先生的CBCT显示,若植入8mm的种植体,与下颌神经管距离将十分相近。
一个毫米的风险,到底要不要冒险?
患者很担心,表示无法拿钱买风险!但最终,他却被院长说服了。
三、选择:种植牙的远期效果
为什么不能选8mm以下的种植体,而是选择压力更大的方案?
解院长表示,种植体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表面与骨之间形成骨结合,短种植体由于长度减小,导致表面积减小及螺纹减少,使其更难获得初始稳定性。
以往的研究中,显示出与常规种植体相比,短种植体的失败率更高。
“为了患者的远期效果,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会首选8mm以上植体。”解院长与团队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仔细研讨,结合影像学结果,不断模拟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深度,综合分析后得出了结论——手术能做!
解院长的自信与专业,让患者选择了相信,同意8mm种植体的方案。
手术中,解院长通过CT仔细定位,小心翼翼地逐级备洞,最终顺利植入种植体,避开了下颌神经管。
术后两周复诊,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缝线在位,遂拆线等待二期修复。
来源:**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