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或是晚上睡前刷牙时,牙刷上忽然沾染了丝丝血迹。虽说出血量通常不大,但着实会让人有些担忧。其实,刷牙出血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而牙周病更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元凶”。
刷牙出血意味着什么?怎么办?今天给大家整理出刷牙出血的三大原因
01、牙周病
牙周病是导致刷牙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口腔中的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长期不清理就会钙化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从而引发牙周病。牙周病早期症状包括刷牙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龈红肿、疼痛,甚至牙齿松动。据统计,约有70%的成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02、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刷牙出血。例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此外,肝硬化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刷牙出血。如果刷牙出血伴有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
03、刷牙技巧不正确
如果您使用较硬的牙刷、过于猛烈地刷牙或使用了错误的刷牙姿势,牙龈容易受到刺激而出血。在刷牙时,建议将牙刷置于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用轻柔的手法沿着牙齿移动,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和不正确的姿势。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由口腔中的细菌不断繁殖形成。牙菌斑长期不清理就会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附着在牙颈部,含有多种病菌。在结石长期的刺激下,牙龈会红肿发炎,并引发出血。据研究,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的刷牙出血在牙周病患者中占比较高。
一般来说,牙结石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更多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进一步加重对牙龈的刺激。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同时也会刺激牙龈,使其发炎、肿胀。当我们刷牙时,牙刷刷毛会接触到发炎的牙龈,容易引起出血。所以,及时清理牙菌斑和牙结石对于预防刷牙出血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包括可能的牙周病早期症状,及时治疗。同时,定期洗牙也是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洁牙,去除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牙菌斑。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