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德国病理学家保罗·朗格尔汉斯在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的结构时,发现其中分布着一团团大小不等的细胞群,如同大海上漂浮的岛屿,当时这些细胞团被命名为朗格尔汉斯胰岛,后来被称为“胰岛”。
人体胰腺中有100万-200万个胰岛,但其总体积占整个胰腺的1%-2%,重量仅1-2克。每个胰岛都是独立、精巧的微器官,由形态、功能各异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包括α细胞、β细胞、δ细胞、PP细胞,数量分别占胰岛细胞的24-40%、60-80%、6-15%、1%。其中,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对调节人体血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餐后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岛中的β细胞便会分泌胰岛素,刺激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如果多余的葡萄糖用不完,还会促进其转移到肝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备用。总之,经过胰岛素的作用后,人体中血糖含量下降,回到正常水平。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被细胞有效利用时,多余的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在血液中积聚起来。体内血糖高到一定水平时,肾脏也无法把血液中葡萄糖全部“回收”,一部分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这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种,两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临床口腔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口腔医生需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在就诊前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手术治疗后迁延不愈及感染加重的情况发生。
一方面,糖尿病是口腔疾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口腔微环境的改变,口腔的自洁力下降,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导致口腔发生多种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易造成牙龈等口腔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受到细菌及其产物(如内毒素)的侵袭。另外,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障碍,导致口腔病变迁延难愈。急性感染(如颌面部间隙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口腔疾病是2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负面影响。牙齿和牙周组织反复感染,也会加重糖尿病。当口腔问题控制后,糖尿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