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说整牙后悔的年轻人来说,用「麻烦」、「郁闷」来概括他们的心态都不完全准确;
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期待落空的失望。
在市场最火热的时候,成人正畸甚至已经变成了某种仪式感的代名词——
工作几年攒笔整牙钱,仿佛是年轻人「让自己变好」的方式中性价比最高的一个。
相比于欧美国家,国内对牙齿健康的观念普及来得更晚。
直到21世纪初,相对成熟的自锁托槽正畸技术才在国内出现,而且价格昂贵。
很多人或是受限于家庭条件,或是因为父母不够重视。在幼时错过了正畸黄金期,顶着一口不漂亮的牙自卑地度过了学生时代。
成人整牙,变成了一种「迟来的弥补」。
不排除很多人在整牙后,收获了更理想的外观和更健康的咬合。
然而从医学角度来说,正畸从来就不是什么「变美神器」,而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医疗操作,需要精密细致的操作和全面的利弊评估。
成人正畸更是如此。一方面相比于青少年,成年人可能存在的牙齿问题普遍较多。
是否可以矫正、需要采用什么方式、牙齿能承受多大程度的调整,影响因素更为繁杂。
另一方面,由于牙齿、牙槽骨本身已经发育完全,正畸相当于把原来的排列位置打乱重排。
不是单纯的改善,更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取舍。
比如一个让很多整牙人都感到纠结的操作——拔牙,腾出口腔空间,才能把牙齿排成理想中的形态。
但这也意味着早早「透支」自己的牙齿储备,如果以后有哪个牙齿出现问题,将会落入「无牙可用」的境地。
结果不可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特质决定成人正畸从各个维度上,都是一门复杂的、需要充分评估的学科。
然而忽视其专业性的,不仅是想要改善外观的成年患者,还有正畸行业本身。
截至去年,国内获得行业专委会认证的正畸医生数量为6041人,而拥有相关业务的口腔医院却有近十万家。
承托起年轻人「牙齿重排」重任的很可能不是专业的正畸医师,而是全科牙医。
即使这六千多名「正规军」,在专业能力上也不见得能满足期待。
专委会的认证要求是:
获得口腔正畸专业硕士学位者,只需从事一年口腔正畸工作,并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或科研成果。
然而正畸平均的就医流程在两到三年,专委会的标准甚至不足以让牙医完整经历一名患者的整牙全程。
这也就意味着一名获得专业认证的正畸医生,依然可能是行业里的新手。
很多人在结果不尽如人意后,又尝试二次整牙。
但即使自己愿意受这二茬罪,牙齿可能也受不了。
毕竟咱们成年人的牙可不像家里的电闸开关一样,可以随便掰来掰去。
每多施力一次,都有概率对牙根、牙槽骨造成压力和伤害。
如火如荼的成人整牙,或许是到了该被更谨慎对待时候——
更认真地挑选医生、更自律地清洁牙齿。而在开始这一切之前,也多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潜在的风险。
反正我是看着自己突出的门牙,放弃了对「完美笑容」的执念。
「难看就难看吧,只希望它们争点气,能一直陪我到80岁!」
整理来源:Vista看天下 ,作者:指听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