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牙槽骨是我们牙齿稳固的基础。当牙槽骨发生吸收,也就是牙槽骨高度下降/宽度变窄/密度降低时,我们的牙齿就渐渐失去了支撑,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松动,进而从牙槽骨中脱落。
就好比,当覆盖树根的土壤流失到一定程度时,大树便会顷刻倒下。
除了我们自身的天然牙,种植牙也需要良好的颌骨条件才能长期稳定存活。
适合种植牙的牙槽骨,一般高度至少要1cm以上,宽度至少 0.6 cm,密度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将种植体牢牢锁住。
如果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为了让种植体更稳健地扎根在牙槽骨内,便需要在骨量缺损的种植区域,重建骨的轮廓,这个过程便是“植骨”。
在植骨操作前,我们的医生需要结合前期检查中CBCT对牙槽骨骨量的测量,精准确认植入骨粉的量。
若种植牙区域骨缺损面积小,一般在种牙的同时进行植骨,先将种植体植入,再将骨粉填入骨缺损处,覆盖生物隔绝膜,等待4~6个月的愈合期便可以进行戴冠,完成种牙。
若种植牙区域骨缺损面积大,一般先进行植骨,等待6~8个月骨量恢复后,再进行种植体植入。
牙槽骨和牙根其实是相互支撑关系。牙齿可以通过牙根将口腔内产生的咬合力传递至牙槽骨,让牙槽骨受到生理性刺激,发生改建延缓吸收。
当牙齿缺失无法进行正常咀嚼时,牙槽骨便失去了这种生理性刺激,周围的骨细胞将不再活跃,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萎缩,通俗来讲就是“用进废退”。
除了这种废用性萎缩,若本身有牙周问题、骨质疏松、不良修复体,牙槽骨也会发生萎缩。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