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是怎么形成的

种植体周围炎是怎么形成的

种植修复早期,种植理念、临床技术和加工工艺都不成熟。为了避免种植修复失败,种植体表面设计粗糙。这种设计,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促进骨整合(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牢固的结合),但是粗糙的表面,也容易被细菌黏附,形成种植体周围炎。

随着种植量的增加,越来越多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研究表明,这些炎症往往源自种植体颈部。为减少种植体颈部的细菌黏附及增殖,口腔种植医生与种植体工厂合作,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验室研发,和全球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基础,推出了光滑颈圈的种植体。

早期种植牙,种植体颈部经常发生牙槽骨吸收,研究表明,可能是种植体与上部的连接部分出现微动所致,当采用比种植体直径小的修复基台时,牙槽骨吸收现象明显减少。因此,平台转移的种植体-基台设计推出了,这也成为当今种植体的主流连接方式。

早期种植体的设计和修复理念在今天看来并不完美,也带来了不少临床问题,尤其是种植体周围炎。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后,取出难度高、创伤大,一般不取出。因此,一旦种植体周围炎形成,必将长期存在,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必将导致种植体失败,连同上部修复结构“付之一炬”。

本文来源为牙科相关领域知识,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本地口腔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

(0)

相关推荐